发布时间:2023-12-03 浏览量: 作者:杜鑫鑫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风”这一词汇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可以理解为:“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是求知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品德之风。它是一所学府予人之印象,治学之方向,立身之根本。作为科大人,我们应秉持“尚德尚学尚行”的校训精神,将科学端正的求学态度、虚怀若谷的求知之心、一丝不苟的治学方式、脚踏实地的实践方法有机结合,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高素质的学风道德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前期由学院组织专家为全体研究生举办了两次学术道德讲座,之后全体研究生自发策划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展现了马院学子的良好风貌!
学风铸魂。
23847班学习委员、心理委员杜鑫鑫给大家讲述了毛主席的学风故事,号召大家学习毛主席“挤”和“钻”的精神。毛主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但是大家对于毛主席的“挤”劲和“钻”劲可能了解不多。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他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看不懂”两大问题,提倡用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来学习,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的住所里,床上、办公桌上、休息间里,甚至卫生间里都放着书,一有空闲他就看书。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毛主席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读书学习的一生。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几个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毛泽东同志这种活到老、“挤”到老、“钻”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之后,杜鑫鑫总结近段时间大家的学习情况以及状态,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了一些小问题以及日后努力的方向。
朋辈监督。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自习有利于培养好习惯,有利于收获知识,有利于完善思维。知物由学,学之乃知。自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责任。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更迭,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学,以学增智、以学修身、以学固本、以学兴业,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破解错综复杂的发展难题,讲好奋发有为、务实担当的中国故事。
(上图为早自习签到表和课堂出勤记录表)
素质提升。
(图为每日单词打卡)
(图为观看新闻联播)
据了解,在每日单词打卡活动中,同学们需要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单词背诵,并在班级群中进行打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观看新闻联播活动则是为了让学生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观看新闻联播的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并在课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术业专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
热点一:
薛丛越: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文明形态在历史规律中实现了“逻辑证成”,在社会形态中实现了“历史生成”。在历史规律和社会形态展开的逻辑中,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展开。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即新在它的批判性、超越性、前瞻性和生成性,新在它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动向、人的解放的新途径和人类发展的新前景。在当代中国实践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表达。
热点二:
丁乃歌:2023年3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本次事件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原理中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认识反作用与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
热点一:
刘兴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规模之大、党员人数之多,都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辩证地看,大有大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如果管党治党有力,汇聚磅礴力量,我们党就会无往而不胜,就能够办大事、建伟业、创奇迹,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
热点二:
史亚龙:2023年10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下是一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热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从“对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的思考”角度探讨了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的外译与传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分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译与传播”。
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分享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快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题发言。
广电视听工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分享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高质量做好广电视听工作的战略思考”。
海外文化传播:新华社研究院国情研究室主任傅琰分享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海外文化传播”。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宣传思想文化教育与传播工作提供了依据。这些研究热点旨在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热点一:
武凯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出版:随着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特色和地位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研究积累充分展现了对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一代又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矢志不渝的学科使命与情怀,对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二:
王天娇: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对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传递,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主体研究、课程体系建设、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资源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编辑:陈春羽 张铄今